一、化学吸收法(主流技术)
1. 碱性溶液吸收
原理:利用氢氧化钠(NaOH)、碳酸钠(Na₂CO₃)等碱性溶液与酸雾(如H₂SO₄、HCl、HF)发生中和反应,生成盐类和水。例如:
$$ \text{H}_2\text{SO}_4 + 2\text{NaOH} \rightarrow \text{Na}_2\text{SO}_4 + 2\text{H}_2\text{O} $$
应用:适用于硫酸、盐酸、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,净化效率可达95%以上。
***点:反应迅速、成本低,但需定期更换吸收液(当盐浓度超过20%时需再生或排放)。
2. 强化吸收技术
多级喷淋与填料结合:通过多层填料(如保尔环、塑料球)扩***气液接触面积,配合多级喷淋段(如二级喷淋),提高反应效率。例如,一级填料层去除***部分酸雾,二级喷淋进一步处理残余污染物。
添加剂辅助:对化学活性较差的酸雾(如硫化氢),可在吸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,增强反应动力学。
二、物理除雾与分离技术
1. 除雾器设计
旋流板除雾:利用气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分离雾滴,减少排气湿度。
板式收水除雾器:通过折流板拦截液态颗粒,防止吸收液随废气排出,确保排放气体干燥。
2. 气液分离机制
废气经填料层后进入除雾段,通过重力沉降、惯性碰撞等原理去除夹带的液滴,避免二次污染。

三、设备结构***化技术
1. 逆流式填料塔设计
废气自下而上穿过填料层,吸收液从***部喷淋,形成气液逆向流动,充分接触反应。
填料材料需耐腐蚀(如玻璃钢、PP材质),空隙率高以降低压阻。
2. 循环系统***化
吸收液经塔底循环泵加压后重复使用,减少耗材成本;设置液位标记和自动加药系统,确保碱液浓度稳定。
四、辅助工艺与维护策略
1. 预处理与后处理
预处理:通过集气罩收集高浓度酸雾,避免直接腐蚀设备。
后处理:废吸收液进入中和池,用氧化钙(CaO)进一步中和,生成无害固体废弃物。
2. 设备维护要点
定期检查填料堵塞情况,清洗喷淋管;
冬季需对室外设备底部水池防冻;
每12年检修一次,更换老化部件。
五、适用场景与选择建议
1. 行业应用:电镀、酸洗、化工、冶金等行业,处理HCL、SO₂、HF等水溶性酸雾。
2. 选型依据:根据废气成分、浓度、风量选择单塔或双塔结构,并匹配风机压头与填料类型。
酸雾净化塔的核心是通过化学吸收与物理分离协同作用,实现高效净化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废气***性***化吸收液配方、填料配置及操作参数,同时注重设备维护以延长寿命。通过科学设计,其净化效果可稳定达到***家排放标准(如GB162971996)。